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,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,公辦都更、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?

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

延伸閱讀:自辦都更大小事:流程、優勢、條件、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

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,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,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
關鍵要素一:公平性
首先,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、公正的過程,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,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,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,都能受益,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,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,且提供適當的賠償。

關鍵要素二:透明度
其次,透明度是關鍵,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、詳細的資訊,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。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,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。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,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。

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,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,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,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
自辦都更的召集人,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、協助,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,如上述居民的人權、整體規劃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度未被重視,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,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,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…

#廖福特 #人權博士 #民進黨 #都更 #中央研究院 #基泰 #人權 #臺北市 #蔣萬安 #都市更新 #政府 #合建 #合作興建意向書 #地主
原文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&id=100001053941127

第一封陳情書: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第二封陳情書: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

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/社區更好的事,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,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,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。

 

繞一個山,再繞一個山,看見一群房子,就是縣城了,車開進去,轉一個圈,縣城就過了。 山上有霧,霧在走,一會兒在下邊,一會兒在旁邊,霧凝成了雨,點滴下著,潤了發。青石板路和人家的屋頂齊眉,屋頂上是層層的板巖,濕了,我在上面走了一圈,未見響動,檐角壓得很密。沒有看見磚瓦。路曲曲彎彎,只是下,只是下,陡然抬頭,剛經過的地方就得扭脖才見,扭得脖子酸。屁股想看額顱,看得很費勁。 有時走著就不敢走了,疑是到了人家院落,待再大膽抬步,一腳就又邁出去了。前面的樓底空出半截,上面竟是三層、四層的壘了去,他們也不怕,人傍山住,總是有些仙氣的,偶有山民手挑肩背突然冒出來,是賣山野土產的,也是拾空酒瓶子的。似乎沒有見一輛自行車,大小人等都是能背東西的,著馬夾者居多,極便宜的那種,卻又能扎勢!小飯館的女孩臉極白嫩,眼極水靈,我不敢大聲呵氣,怕她化了。竹子在一邊哂笑,竹子長大了,心思就空了。我擁抱了竹子。我和竹子比清高,竹子贏了;我和竹子比空虛,一個心虛,一個虛心,正好相反;我和竹子比通靈,一個不通也通,一個通也不通,算是平手;我和竹子比瘦,結果,呵呵,您說誰贏了! 出得城來就是河了,河上架有一橋,獨木的,遠遠路上過來一個挑擔的山婦,我說:“大姐,給你五塊錢,橋上走走好嗎?我們照張像。”山婦死活不要錢,卻去橋上打了個來回。爾后不看也不問,徑自走了。到了一個浮橋邊,一群上學的孩子,讓他們順著橋走,他們就書包碰屁股嬉笑著來回走動,之后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塊糖。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參與。他斜挎著書包立在一邊,牙咬著嘴唇,神情睥睨,后來他沿山路走了,我們車經過他時,他更是把臉擰向了一邊。這是一個有個性的孩子,如果老天有眼,請祝福他有出息。 我閉上眼就想,若有來生,我要在這青山綠水中置一座白房子,我要討一房老婆(像那挑擔的山婦),生幾個兒女(像那不吃糖的兒子和那飯館里美麗的女兒),讓屋里有乳香和煙氣。白天,我上山去打獵、割草、采菜摘藥,或者下地去勞作,插秧呀收油菜什么的。晚上,稀溜完粗茶淡飯,把月亮瞅到山背去,而后擦掉兒女的鼻涕痕,除去老婆發際的草,擁著她們和他們沉沉睡去,直到天亮。 >>>更多美文:現代散文

書信是很神奇的,一些當面無法言說的事情,落筆時卻發現竟可以肆意書寫。與熟悉的人寫信可以訴盡衷腸,關系在一來一往中慢慢更加親密,與三毛這樣在生活中算不上熟人的作家寫信,能寫下的東西也別有一番情趣。在《親愛的三毛》中,每一篇來信與回信都包含了濃烈的情感,也更加打動人。 一、對家庭關系:真誠的態度和直率的建議 三毛并不期望自己能給別人帶去改變一生的能量,一是深知自己能力有限,二是不愿意讓別人被自己的建議所限制,但她卻還是盡自己所能,以最真誠的態度打動人心,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感悟人生、情感、人性等,不僅讓來信的讀者可以獲得建議,也能讓旁觀的讀者獲得不同的感悟。 “借著讀者朋友的來信,看見本身的不足和缺點,這些信件,是一面又一面明鏡,擦拂了我朦朧的內心。這份收獲,是讀者給予的,謝謝來信共勉。”由此可見,三毛并未把自己置于人師的地位,恰恰相反,她將自己和讀者看作是一樣的,是互相學習,互相理解,共同體會。這份謙遜并不多見,在三毛這里也并不虛假。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題為“隔離與溝通”的一篇,這一篇沒有弟弟妹妹們來信的內容,只有三毛的回信。可以側面看出,弟弟妹妹們對于家庭生活和關系不滿。對于這種問題,三毛并沒有偏袒哪一方,而是“公平地說,做父母的比做孩子的,在擔當人生責任上,重了許多。”三毛并不是看誰來信便一味地護短或者給予他們想要的安慰,也不會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。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,開學后的某一天,在睡前給媽媽發了幾個表情,沒過幾分鐘就睡著了,過了半個小時醒來,發現手機上有九個未接來電,數十條微信消息,只是因為她看到我發了消息卻沒有回復,生怕我出什么事。其實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,就像她出去打麻將到晚上,我也會擔心她有沒有到家。但是心里的理解和行動并不匹配,那天還是暗暗因為她這種“多余”的不放心生悶氣,導致很晚才睡著,第二天一起來,又像無事發生一般。這里給我的感悟是,自己作為經歷者,就算知曉一切道理也很難以平常心去對待它,這時候外界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。 二、對幼稚想法:尖銳的批評與深刻的反思 第一篇來信充滿了“負能量”,這位年輕的女學生覺得自己很孤單,很寂寞,想過以死作為解脫,與其說是和三毛的交談,不如說是自說自話,在信中無所顧忌地釋放自己的情緒,甚至偏激得在信中放上照片,因為這樣三毛便不得不將照片寄回。在回信里,三毛直接指出“為了討回這張照片而強迫一個人回信,是勉強他人的行為。”我覺得把勉強換成自私更符合我們的認知,但在這里三毛表達了不滿又不至于傷人。在分析女孩想出國的前因后果時,換做是我,只想大罵:“你真傻!”三毛只是輕聲細語地分析道理,希望她能從自己改變而不期待環境改變,同時安慰道領略不一樣的風俗人情也是可貴的,可見三毛確是一位溫柔且細膩的知心大姐姐,也是真心想幫助在歧途的人走出困境,哪怕是直白的言辭,哪怕聽者不滿意,她也要做認為自己對的事情。 三、對人生:欣賞平和,追求平和 當被問到“是什么支持您孤獨地浪跡天涯”時,三毛給出的答案有三,其中之一是“‘萬物靜觀皆自得’的對大地萬物的那份欣賞。”三毛此時已經沒有了荷西,此類問題雖無心卻也不免戳人心,對于不快樂,她的感受更多的是“不得已”而非寂寞。當收到讀者傾訴內心感想時,三毛給出的評價如“你的智慧高,心態平和,觀事溫和。”將平和視為人生的智慧并贊美。這一部分一是因為她確信荷西的軀體消失了,但他的靈魂甚至不必尋找,因為它從未消失,應該是佛家轉世輪回之說。又言:“刻意去找的東西,往往是找不到的。天下萬物的來和去,都有它的時間。”這一部分頗有幾分道家放手的感覺,無為便可獲得安寧。“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書、一個長夜和一杯熱茶的寧靜生活,對于人生,這已是很大的福分。”我只能用平淡如水來形容這樣的生活,起不了絲毫波瀾,并且深深知道現在人們是很難擁有這樣的狀態和定力的。 在讀書的時候,印象最深的是三毛筆下寫出:“你有死的勇氣,難道沒有生的勇氣嗎?”從后來的經歷來看,這句話對于三毛來說顯然已經是否命題了,那么她所表達的其他內容是否僅僅是說說而已而非內心所想呢?一想到這些,很難不讓我們在讀書時在蒙上一層陰翳的感覺,好似書中的一切情感都不那么真實了。又或許,她只是在踐行自己自然主義者的理論,“我們也不過是一如枯榮的小草一般渺小而已。”可我愿意相信,三毛真實如筆下所寫,是那樣真摯而坦誠的人,給別人的建議和溫暖都是發自內心的,書中流露的真實情感無法騙人,壓垮她的是最后一根稻草而非積累的遺憾與不滿,相信眾多讀者都能從三毛敞亮的內心找到安慰的力量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
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文/廖鵬 尋找一種內心的安寧和平靜,避開喧囂的都市。不妨在鄉城停下來,來這里享受陽光的溫暖、享受這里的安寧。 鄉城,因地形得名,是藏語“卡稱”的漢語音譯,其含義是手中之佛珠。因縣境內碩曲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境,像一根絲線把座落在沿河兩岸的白色村寨連在一起,猶如串串佛珠,故名。正斗鄉就位于鄉城縣西面80公里處,風景秀麗、氣候宜人、民風淳樸。剛來到這里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平靜,不嘈雜,在這里生活的人都很悠閑自得。 大自然就是個藝術家,調出絢麗的色彩勾勒出一幅自然的美景。天空像藍寶石一樣,看上去,它好像離你很近,只要一舉手就可以摸到,陪襯著雪白的云,煞是好看。走到鄉間的路上,在田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,看著花絮紛飛,感受大自然無憂無慮的魅力,它創造了一幅永遠存放在人們心里的完美圖畫。 一條河穿過山澗、樹林彎彎曲曲地流向遠方,河水清澈見底,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點點銀光。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這樣描寫閑靜淡雅生活的詩句在這里最適合不過。 夕陽漸漸西下,夕陽照在臉上,慢慢閉上雙眼,讓自然浸潤身心,張開雙臂,深呼吸。那淡淡的舒暢,驅除淡淡的幽憂,心靈得到升華、得到凈化。 在美景如畫的正斗鄉,你會把自己的身心整個融入其中,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,那是動聽的回響,那是動聽的旋律。 走出自我走進自然 文/葉沛汶 日月經天,江河行地,牽出了四季的輪回。晨曦初開,落葉飄零。讓人沉迷于大自然古老的神韻。心中不禁感嘆: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好啊! 走出自我,感受落花的那份孤獨,領會“采菊東籬下”的那份恬靜,走出自我,領會才華橫溢放歌的那份癡迷。絢麗的自然風光陶醉了多少有情人,留下多少千古絕唱。走出自我,漫步于大自然,讓人心曠神怡,蕩氣回腸。 走出自我,自然萬物撲面而來。雨,是一種靈性的東西,它彌漫成一種情調,浸潤成一種氛圍,雕刻成一種記憶。雨拍打巖石的聲音,如同六合弦上跳動的音符。駐足雨中,令人如嗅芳蘭,神清氣爽、沁人心脾。絲絲雨滴,如同一股暖流,洗滌人心中的污穢,驅逐人身上的疲勞。 風,是大自然呼出的氣,帶著那種清新,打在人的心坎,讓人回味無窮,將人那份憂愁風干、煩惱吹散。吹化了人心頭上的堅冰,使人消失的夢境再度重現,讓沉淪的靈魂復蘇過來,讓人將一切想大自然袒露。 落日燒紅了晚霞,晚風搖曳著路邊的樹枝,夕陽斜抹著起伏的山巒,暮色漸漸淹沒了村野。大自然又將人帶到漆黑的蒼穹中,月光輕輕地瀉下,灑在人的肩上,給人一片安然酣息的凈土。 走出自我,徜徉在山水之間,凈化靈魂,升華人格。我愛大自然,更愛與大自然為友。我們要愛護大自然,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,要與友一起探索大自然之美。 “寵辱不驚,閑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漫隨天外云卷云舒”,走出自我小天地,領略大自然的神奇,乘著自然的翅膀,融入自然深邃的氛圍中,脫去世俗的濁氣,堅守自己的樂土。 自然之“靈” 文/郭芷吟 我是風,“解落三秋葉,能開二月花。”啊,我被三峽學院的“靈”所吸引。 我悠悠地飄進去,看到了一大片草坪,綠油油的小草交頭接耳,五彩斑斕的花兒燦爛奪目,草坪像一條繽紛的綢緞。我湊到她們身邊,一棵剛剛探出頭的、嬌嫩的小草好奇地東張西望,她青翠欲滴,綠得發亮!遠處的桃花已經快要凋謝了,但臉蛋兒卻不減來時紅,淺紅,深紅,交織在一起,我眼花繚亂。我爬上一座假山,山旁的幾株竹子兄弟筆直地站著,跟著我的節奏做體操。悄悄告訴你,其實這些竹葉就是一只只可愛的小鴨的足跡呢!這么整齊、這么堅韌,“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”這片草坪多么“靈”活! 我隨著荷香來到池塘,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,”滿池的荷葉向我點頭,早開的荷花沖我微笑,可愛的蓮蓬為我表演。荷葉如一個個大圓盤,畫家的調色板上滴下綠色的顏料,荷葉立刻變綠了,晶瑩的露珠在中間快活地舞蹈。水中烏黑的泥土襯托著純潔的荷花仙子,粉嫩的百褶裙隨風飄蕩。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”如果我是一朵純潔的荷花該有多好!我會在風中跳起優雅的華爾茲。一只迷路的蜜蜂飛來,我急忙讓開路,要知道,我敬佩蜜蜂。詩人羅隱吟:“為誰辛苦為誰甜?”待蜂離開,我輕輕俯下身聽蜻蜓在“大圓盤”上講故事,我樂了。水“靈”動起來。 跟著蜻蜓飛行,我來到小樹林。我忽然想到王維的《鹿柴》:“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。”我屏住呼吸,林中一下子安靜了,像無人問津的港口。參天大樹,枝繁葉茂,遮天蔽日。樹爺爺的年輪又多一圈,他挺著背,如同一位老戰士;垂下的“胡須”,讓人認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。林中一靜一動。靜的是那“凌波仙子”——睡蓮,沉沉睡去,淡紫的花瓣搖曳著,水中泛起一層漣漪;動的是那一枝獨秀的紫薇,發出“沙沙”的聲音,枝上的鳥兒啼囀起來,來了個“大合唱”。林中充滿了“靈”氣。 游完三峽學院,我流連其間,花“靈”,水“靈”,樹“靈”。即使前方繁花似錦,有再多的美景,也沒有這兒“靈”氣十足啊!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文/何娟 今天下午,我在家讀了冰心奶奶的《一只小鳥》這篇文章。讀完后,感慨萬千。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只羽毛未豐的小鳥對大自然充滿好奇,它站到樹枝頭唱起了歌,它的歌聲十分優美動聽。樹下的一群孩子們聽到那歌聲以后,覺得十分優美動聽。從此,孩子們天天來聽它唱歌。不久,不幸的一幕就發生了。孩子們太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,想把它弄下來養,結果卻誤傷了它,小鳥從樹上掉了下來,還好它的父母及時趕來接住了它。可是,從此孩子們就再也沒有聽到它那優美動聽、清脆可人的歌聲了。孩子們也缺失了一些快樂。 那群可愛的孩子們并沒有傷害那只小鳥的意思,而是想把它弄下來養。可是他們沒想過,小鳥是不能離開爸爸媽媽的,就像我們不能離開爸爸媽媽一樣。這些,孩子們沒有設身處地地去想,他們只顧自己的快樂,不顧他人的感受。所以,他們才會誤傷了小鳥,而小鳥失去自由,失去快樂。 現實生活中,有些人心情一不好,就找小動物出氣。據說有一個婦女由于在單位受了氣,回到家之后,她雙手抓著一只小貓的腦袋,嘴角露著笑容,雙手撫摩著小貓。小貓根本沒有想到厄運的來臨。中年女人臉上的笑淡了下去。隨后,她把貓按在地上撫摩;隨后她用尖尖的高跟涼鞋鞋跟踩進小貓的眼睛和嘴巴,小貓的腦袋被殘忍地踩碎而死。最后中年婦女若無其事地眺望遠方,簡直是人性淪喪。 動物和人類同是大自然的產物,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。只有善待他人,善待大自然,善待自己,才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,否則就會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。 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,讓小鳥永遠快樂地歌唱吧! 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文/梅黎陽 “唧唧啾啾……”每天,我們在悅耳的鳥鳴聲中,伸著懶腰,打著哈欠迷迷糊糊地起床,走到窗邊,微風輕拂著臉龐,我會感到生活的美好,大自然的美妙。 走出家門,站在陽光下,將自己的內心赤裸裸地袒露在自然之中,我會聽到自然中最美好、最澄澈、最干凈的聲音,我會將凡世的一切塵埃,一切虛假統統丟到九霄云外。我聽見—— 白云說:“我們是浮云,我們不受任何束縛。只要自由就好。”是啊,自由就好。 小草說:“我們很小,但我們不卑微。只要堅強就好。”是啊,堅強就好。 蝴蝶說:“我們很漂亮,但我們不嘩眾取寵,我們不管別人怎么評價。只要快樂就好。”是啊,快樂就好。 大自然的聲音很美妙,每一個生命都在努力地活著,但是,我們人類正肆無忌憚地破壞著自然的平衡。 大自然就像一位母親,給每一個生命提供著乳汁,將最精華的部分呈現于我們,這些精華本是屬于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的。 人類,你們聽見了嗎?小溪停止了奔流,她哭泣著說:“我臟了,我的朋友——小魚兒、小蝦兒也全死了,沒有人喜歡我了。”自由飛翔的小鳥慌亂了,他抽噎道:“我的家沒有了,大樹全成了房子,森林里的伙伴死的死、跑的跑,我也要躲避獵人的槍口。” 自命偉大的人類,你應該學會聆聽大自然美好的聲音,這樣,你們會生存得更加美好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FFG15cEFE15VE

 


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,公平和透明 ,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gan1nozq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